栏目导航
最新资讯
- 剧版指环王来了!半兽人奥克造型曝光,网友:只有它最符合原
- 守陵还不如殉葬?看古代守陵的宫女,如何“侍奉”死后的皇帝
- 3-1! 18岁中国小将横扫世界第7创造历史, 单日比赛国乒1胜1负!
- 北京石景山新增1例核酸阳性人员 活动轨迹公布
- 家长学跳钢管舞, 3岁萌娃“偷师学艺”秀实力, 评论区却骂声一

联系我们
- 电话:
- 地址:
- 邮编:
- 传真:
守陵还不如殉葬?看古代守陵的宫女,如何“侍奉”死后的皇帝
2022-06-23 10:51
在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并不是简单地埋入坟墓这么简单。
新皇帝和大臣会将老皇帝的一些嫔妃和大量宫女送到皇帝陵寝去守陵,并为这一批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条例。
很多人认为守陵制度比殉葬制度要好,但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
守陵人的工作
守陵制度是西汉时期刘邦的妻子吕雉提出来的,自西汉起,之后的朝代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
守陵看起来十分人性化,其实十分残忍。
那些被发配到皇陵的嫔妃还比较幸运,除了生活清苦一点,倒也不需要烦恼什么,但是那些宫女就倒霉了。
这些守陵宫女的工作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
这些宫女需要像皇帝还活着一样,为皇帝准备一日三餐,并且在晚上还要为皇帝铺好床褥,让皇帝方便休息。
比如吃饭问题上,宫女需要按照皇帝生前的习惯将饭菜准备好,放在皇帝的坟墓前,一小时之后再将饭菜端走,一天要重复三遍,十分枯燥无味。
第二种则是负责祭祀和接待活动,这些宫女平日里很清闲,但如果遇到皇帝来祭祀或者别的什么活动,她们就会忙得脚不沾地。
如果在仪式中犯了错误,比如东西摆放错了位置,拿错了东西,哪怕是不小心在仪式进行时打了个喷嚏,都会面临着杀身之祸。
而古代的祭祀活动又很多,因此这些宫女可以说是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的。
第三种就更可怕了,这些宫女每天都要为皇帝表演。
没错,在古人眼里,皇帝就算是死了,他依旧需要享受,于是就出现了舞蹈表演这一工作内容。
因为皇陵内不止一位逝去的皇帝,因此并不会出现乐工伴奏,这些跳舞的宫女也不能大声喧哗,以防惊扰到祖宗安息。
每天半夜,这些宫女就要轮流皇帝的坟墓前安安静静的跳完一支舞,让死去的皇帝开心。
想象一下自己走在一片位置十分偏僻的坟墓中,周围十分安静,掉根针都能听见,自己还要对着坟墓跳舞,是不是觉得毛骨悚然。
因此负责为皇帝提供娱乐服务的宫女许多都惊吓过度,变成了疯子,也有许多人因抑郁而自尽,可谓十分悲惨。
守陵还不如殉葬
罗隐在见识到守陵人的悲苦生活后,在《铜雀台》中写道:
只合当年伴君死,免交憔悴望西陵,借此来表达对这一残酷制度的抨击,对守陵人的无限同情。
这些不幸被选中为死去皇帝守陵的宫女,每天除了完成规定任务,而且只能哭不能笑,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大不敬,动辄就会失去性命。
哭的声音也不能太大,只能呜呜咽咽地哭,表达自己对皇帝的感念之情。
并且无论她们做什么事情,包括走路吃饭都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十分折磨人的精神。
这种生不如死的生活让人不由感叹,还不如殉葬来得痛快。
殉葬是一种更为古老的仪式,在我国还是奴隶制社会的时候就存在了。
殉葬分为活人殉葬和死人殉葬,前者是将一大批活人关押到亡者的陵寝里,包括建造陵寝的工匠、皇帝生前宠爱的妃嫔、以及大批的宫女太监。
在将这些人赶到陵寝中后,负责殉葬事宜的太监或者大臣就会命人将出口封死,里面的人没有食物也没有水,甚至连氧气都会很快消耗光,因此很快就会发生暴乱,彼此攻击,发生吃人肉的事件。
我国考古专家在许多存在殉葬行为的陵墓中,发现了许多有损伤的骨头,据推测就是那些殉葬者在陵寝内互相攻击导致的。
后者则是直接杀死那些殉葬者,将他们的尸体与亡者葬在一起,希望殉葬者可以在死后依旧为坟墓的主人提供服务。
比如明朝朱元璋死后,大臣就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殉葬仪式。
他们首先命人把那些殉葬者迷晕,然后将水银注射到这些宫女体内,这样宫女死后身体就不会腐烂了。
由此看来,无论是活人殉葬还是死人殉葬,都十分残忍。
不过与日复一日接受精神折磨的守陵制度比起来,殉葬制度还是要好一点,长痛不如短痛,至少不用受那么长时间的折磨,因此很多人认为,当个守陵人还不如殉葬,守陵制度更加残忍。
随着封建王朝被推翻,民主社会的建立,无论是殉葬还是守陵,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活在现代社会中,不会遇上这些事情。